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这个重要日子!华东师大哲社学者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纪念“5·17”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

研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谋划华东师大哲学社会科学

高质量发展

华东师大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哲学社会科学专题座谈会

哲社学者共聚一堂





5月16日,华东师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哲学社会科学专题座谈会在普陀校区小礼堂举行,校党委书记梅兵与十余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代表交流座谈。会议由校长助理吴瑞君教授主持。
校党委书记梅兵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要求
座谈会上,梅兵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科学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是认清形势,保持定力。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尽快由规模发展转变到质量发展上来,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一条华东师大特色发展道路。
三是四个面向,拿出实招。面向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现实问题、世界前沿,凝练传统优势,在尊重保护高水平自由探索的同时,加强高质量的有组织科研。
四是艰苦奋斗,取得成效。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对内凝聚共识提振士气,对外扩大影响扩展资源。

吴瑞君

校长助理、教授


吴瑞君强调,本次座谈是华东师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思考,积极建言献策,找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研讨服务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新举措,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十余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学科特点

围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展开交流

并提出建议——


宁越敏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是要从书案上抬起头来,关心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
二是要从书斋中走出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数据和模型反映出的情况是有限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在调查研究中才能真正发现。
三是要继续加强和世界的对话,融通中外、增进交流,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田兆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我校民俗学科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提出了“中国民间信仰谱系”“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等概念,让中国神话进入主流话语,对于提振文化自信,中国学术海外传播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繁荣师大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师大优秀学术传统,坚持面向问题、面向现实、面向国际的理念,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


殷德生

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改革开放进入了第45个年头,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认识,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
我们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系统回答中国经济为什么行。


梁  志

历史学系主任、教授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回答时代之问。在学科建设方面,可以采取有别于过去“抓大放小”的方式,反之由领域带动方向,由方向带动学科,即所谓的“以小见大”。

就历史学而言,在继续深入推进实证和个案研究的同时,还须更多关注长时段、战略性和理论性课题,例如国际秩序变迁、大国关系演进、和平与发展等。


刘永芳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当前国内心理学尚存在基础与应用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自然与人文隔绝的状况。
建构中国自主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既要有组织的科研,也要尊重学者的自主性,重“学理”而不是只讲“学术”,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学术之魂。希望通过学术评价改革,优化学术生态环境,让讲学理、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得以更好地传播。


许瑞芳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着新的责任与挑战,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发展服务的新任务。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深入研判分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时代问题与学科问题,通过基础理论的研究,实现知识生产,推动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同时以现实关切为导向,以理论创新来推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国家社会发展服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精神基础的重要作用,实现学科繁荣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


郑  艳

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

华东师大音乐学院着力学术品牌建设,助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通过研究经典作品、挖掘历史作品、推出原创作品,探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元学科的优势,助力新文科、跨学科建设,进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风格、气派又独具师大特色的音乐理论学术话语体系。


凤  媛

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强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中国历史传统,回应世界发展变局,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这是新时代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的更高标准。
文学作为传统的哲学社会科学,应该超越“无用之用”的追求,依托学科资源和特色,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参与介入现实,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具体到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应该重视对华东师大传承既久的人文传统和学脉文脉的梳理、整合,形成富有师大特色的学术品牌和学派,为进一步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出师大声音。


潘  斌

哲学系教授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必须辩证地认识中国的哲学理论所经历的“学徒状态”与当前正在发生的“自我主张”,以此实现中国哲学理论的真正创新。推动建设原创性的中国哲学体系,要着力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学科困境、范式困境与话语困境,而汉语哲学的构建是对此的一种积极突破与理论创新。
同时,开展跨学科、交叉性的哲学研究,将能极大地拓展哲学的研究论域。


雷  浩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作为青年学者可以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其一,肩负时代发展使命,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基于新的研究对象,拓展学科研究领域,例如开展教材学、课堂学等方面的研究。
其二,主动学习和运用新思维(包括交叉学科思维方法)、新方法、新技术去解决学科发展中的“急难险重”问题,推进学科建设及具体应用,产生新的突破性发展。
其三,建立学科专业数据库或者资源库,积累一手数据,开展基于证据的专业决策咨询,为服务国家需求和学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证据和问题解决办法。


汪  莉

经济与管理学部副教授

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应注重成果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增强学科的研究活力和学术影响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面,推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以创新为动力、以实践为基础培育卓越新人。


朱军文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在探索推进师大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发挥创新研究基地的作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沿研究,产出重大理论实践成果,需要依托平台基地打造结构合理、传承有序的创新团队,进一步提升师大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力。
同时将学科交叉融合和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转型作为有力抓手,探索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兴增长点。


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编辑|吴潇岚


更多阅读

华东师大教授的临终心愿,这一幕感人至深……


华东师大新增国家级基地,与每个人都相关!


夏天到了,报名!


华东师大发布2023年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招生简章


华东师大主题教育系列微视频:《强国目标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